當陌生的豬混養在一起時,豬之間為了建立主導關系而發生爭斗行為,這在豬場中是普遍存在的。新混群的豬一般爭斗發生在24小時內,之后發生的比例減少,但有時會持續發生甚至保持高潮1到2周。
彼此不熟悉的豬并入新的欄舍容易發生爭斗,這在當前的豬舍結構利用方面是不可避免的。豬之間的爭斗行為在當下豬場當中影響了豬群之間健康和生產力。例如造成皮膚損傷,降低了免疫力和抑制了生長速度,特別是在并群第一天時豬群的生長效率會降到最低,甚至在爭斗中導致母豬了流產。同時極度的斗爭可能導致很多潛在的經濟損失:包括跛腳、感染和死亡。
為了減少豬群間爭斗,我們該注意什么?
1、 選擇并群的豬越年輕越好,年齡越大、體重越重的豬并群爭斗時體重越容易減少,也越容易受傷。
2、 盡量將不熟悉的豬的數量保持在盡可能低的水平。豬之間越熟悉,發生爭斗的可能性越低。
注意:不要把1~2頭不熟悉的豬并入已經建立等級秩序的豬群當中。
3、 爭斗是可遺傳的,選擇性情溫順的母豬可以減少后代當中的爭斗行為。對爭斗進行評分(0分是不發生爭斗,5分是發生最嚴重的行為),在選擇后備時將爭斗分數加入考慮當中。
4、 斷奶之前將仔豬根據需要進行混合飼養,提高快速適應豬群之間長時間爭斗的能力。
5、 并群時提供給豬群足夠的空間允許他們快速的建立等級制度。
6、 提供給豬群可以隱藏頭部的障礙物,這樣可以有效地減少受傷。
造成豬爭斗的因素有很多,不熟悉的豬之間為了建立等級制度是一方面,此外還包括營養、環境和管理方面的原因。例如當豬攝入的蛋白質比例不均衡或者缺乏某些礦物質,會導致豬的異嗜行為或造成豬的抗應激能力差、敵意增加等表現,這些就會促進豬的撕咬和打架行為;飼養環境差或者比較單調,豬往往會煩躁或者無聊,這無疑也會引起爭斗。
我們要做的是盡量減少豬群之間的爭斗行為,減少不必要的損失。同時針對國外發現的爭斗行為具有遺傳性,我們是否可以考慮在后備母豬的挑選中選擇性情溫順的豬只。或許這樣會降低豬群爭斗的比例,但是對于豬場的可操作性有很高的要求。畢竟對于豬場,生產性能才是主要考慮的問題。